
18888889999
notice 網站公告
— 糖心vlog新聞資訊 —
我國的傳統糕點歷史悠久,品類繁多,比如京派的京八件、蘇派的蘇式月餅、廣派的馬蹄糕、潮派的老婆餅等等……但不得不說,有很多中式糕點曾經輝煌一時,卻漸漸沒落,甚至有的已經被人們遺忘了。回想30年前,那個時候的糕點品種真不多,也就那幾樣知名的糕點,可那些“奶奶輩”的糕點卻是很多人兒時吃不夠的美味,尤其是以下6種看起來很“老氣”的傳統糕點,都出乎意料地好吃,沒吃過實在可惜了!趕緊來看看,您認識幾種?又吃過幾種呢?
貴妃餅從古流傳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,是中國傳統名點之一。關于貴妃餅有諸多的歷史典故,也留下了許多千古佳話。貴妃餅潔白圓潤,形如一道圓月,這與唐代“以胖為美”的審美相契合。據說餅身上的梅花印源于唐代貴妃額頭上的花飾紋樣,因此這道糕點便有了貴妃餅的名字。
記得小時候,只有逢年過節時才能吃到貴妃餅,那入口即化的口感至今記憶猶新,“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飴”,此乃真正的“時光之味”。可惜隨著各式西點異軍突起,貴妃餅雖美味可口,卻還是漸漸被淡忘,實在可惜。好在隨著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的熱播,又讓人們對它有了全新的認識。
貴妃餅的經典餡料為棗泥核桃,綿軟拉絲的金絲小棗棗泥,搭配清香飽滿的核桃仁,皮薄餡足。入口后面皮淡淡的香氣悠然而來,接著便可吃到綿密的棗泥和酥脆的核桃,層層口感疊加,回味無窮。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要求,貴妃餅也與時俱進,在古籍配方的基礎上也做了減糖減油的處理,清甜不油膩,多吃幾塊兒也不會有負擔。
青團在古時多為清明祭祖用的寒食,隨著時間的推移,青團并沒有像某些傳統糕點那樣消沉,而是變成了一種節令美味,清明前后人們都會趁著時令抓緊品嘗。草木蔓發,春山可望,十里春風不如它,青團可是春季踏青出游時不可不嘗的特色小吃,在喜食糯米的江南一帶,茶余飯后,很多人還會將它作為應令嘗新的小點。
“青青盤中餐,芬芬味中蕾。”在我國南方地區,幾乎各地都有“青團”的身影,只是形狀和叫法不同。清代美食家袁枚在《隨園食單》就這樣描述過青團的做法:“搗青草為汁,和粉作團,色如碧玉。”即用艾草、雀麥草、漿麥草等野草經過煮制取汁后,與糯米粉混合染成綠色的面團,取劑子包入各種餡料,蒸熟而成。
現如今青團不再僅流行于江南一帶,已走俏全國各地。傳統青團的餡料多為芝麻和豆沙餡,經過不斷豐富創新后,演變出多種新口味非常令人驚喜,讓傳統點心重新煥發生機。餡料融合了軟糯Q彈的面皮,不甜不膩,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,這份專屬春天的味道,不可錯過。
說起“奶奶輩”的糕點,綠豆糕不得不提。綠豆糕作為一道經典的傳統糕點,可謂是幾代人的回憶,曾經火遍大江南北,幾乎人人都吃過。綠豆糕按口味有南、北之分。北即為京式,制作時不加油脂,入口松軟無油潤感,食用時頗為講究,調以桂花水食用;南即為蘇式和揚式,制作過程中會添加油脂,所以口感更為綿密油潤。
綠豆糕清香美味,食綠豆糕退火清熱的傳統由來已久,特別是在端午節時吃綠豆糕也是一項重要習俗,以避炎炎夏日給人們帶來的暑熱之苦,并有平安健康之意。
古書中記載:“綠豆磨之為面,澄濾取粉,作餌燉糕……”綠豆糕主要是用綠豆粉制作而成的,除了純綠豆糕以外,還可以加入棗泥或豆沙餡料,入口即化,清香四溢。如此美味又有益健康的糕點真的不該被遺忘。
挑選綠豆糕時要選用純綠豆粉制成的,它的顏色不是很綠,如果綠豆糕的顏色是綠油油的,那有可能是添加了色素的。另外,選料精細的綠豆糕,不管是南北式哪種,口感都應該細潤緊密,清香綿軟。
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。”南宋詩人楊萬里對西湖美景的描繪流傳千古,值得細細品味。作為杭州特色的中式點心,荷花酥帶著西湖的秀美與靈動,它層次分明,色彩艷麗,味美如形,賞心悅目。
制作荷花酥時,用酥皮包裹餡料,在餅皮頂端劃出米字刀口,放入兩至三成熱的油里小火浸炸,“荷花”在油中慢慢綻放,美不勝收。制熟撈出的那一刻,嬌艷如出水芙蓉,真叫人饞涎欲滴,卻又不忍下口。
據史料記載,荷花酥源自明清時期,曾經也只作為宮廷點心,再以后這道點心并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重視,以至于很多老杭州人表示并沒有吃過荷花酥。同樣因為《舌尖》的播出,才讓這道“奶奶輩”的糕點迅速走紅。
如今荷花酥經過了多次改良,制作上除了傳統紅曲和蓮蓉形成的粉白兩色相間外,還有用菠菜榨汁做成的綠色等多種顏色。餡料上也不僅局限于蓮蓉和豆沙,根據時令增加了紫薯和蠶豆泥等搭配。除了油炸的工藝以外,有些也改用了烤箱制作,雖然烘烤出來的荷花酥層次感不如傳統做法驚艷,更像是含苞待放的荷花,但少油的理念更被現代人所接受。
詩人筆下的江南,有“十里荷花”也有“三秋桂子”。在如詩如畫的中式傳統糕點中從來少不了桂花糕的身影。桂花糕是一種傳統名點,歷史悠久,在30年前算得上知名的糕點,但是誰也沒有料到,它卻被鋪天蓋地的西點所淹沒,致使曾經輝煌的桂花糕逐漸被人們淡忘。
桂花糕是溫州特產之一,以前桂花糕屬于時令美食,只有在桂花盛開的季節才能制作。風動桂花香的季節,一壺濁酒,一盤點心,“山寺月中尋桂子”的意境油然而生。
好在如今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桂花糕了,雪白的糯米粉包裹著芝麻、花生碎,軟糯中帶著彈性,加上中間香甜的紅豆,以及桂花香氣的烘托,甜而不膩,食之唇齒留香。
傳統的桂花糕選用糯米粉、白砂糖和糖桂花為原料。將糯米粉、糖、水和色拉油調成粉漿,上鍋蒸熟。冷卻后脫模切塊,澆上糖桂花就做好了。因此想吃到老味兒的桂花糕,還是要采用傳統工藝手工蒸制而成的,這樣可以更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味原香,好吃不上火,老人孩子也愛吃。
在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杭州,有歷史、有故事的點心可不只荷花酥和桂花糕,定勝糕也曾經是江浙滬一帶頗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。它口感松軟清香,還有甜甜的豆沙餡料。
關于定勝糕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:傳說南宋時韓世忠的韓家軍出征,蘇州百姓為鼓舞將士特制了糕點,糕上有“定勝”兩字,后被稱“定勝糕”。
定勝糕形似銀錠,顏色各異,以淡粉色較為常見。在碾好的米粉中摻入各種花卉和菜蔬汁,將米粉放入模具里壓實,再用刮刀刮平,蒸熟后取出脫模即成,成品清香撲鼻。趁熱在上面蓋上紅印,有“定勝”兩字,以求家中富貴吉祥、萬事勝意、考生逢考必過,步步高升的祥瑞之意。
曾經定勝糕很受人們推崇,凡家中添丁、趕考、婚嫁都有吃定勝糕的習俗。明代馮夢龍《古今譚概》記載:“錫邑呼中字如粽音,凡大試則親友贈筆及定勝糕,米粽各一盒,祝曰筆定糕粽。”可惜現在它受歡迎的程度已經今非昔比,定勝糕漸漸移出了人們的視線,甚至被年輕人所遺忘了。傳統的定勝糕,口感松軟甜糯,米香、桂花香混合著豐富的餡料香,食用時配上一壺清茶,兩者相得益彰,真的很好吃。
6種曾經輝煌的“傳統糕點”,如今有的已被遺忘,沒吃過實在可惜。時代在變遷,傳統不意味著過時,而是每個時代留下優秀的東西,人們愿意將它代代相傳。雖說傳統糕點在時代的潮流中興盛衰敗是市場規律的必然結果,但還是希望傳統糕點不僅能把傳統傳承下去,還能繼續創造傳統。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種傳統點心,還有哪些好吃卻逐漸被人們遺忘的呢?歡迎在評論區分享。
如有需求請您聯系我們!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
電話:18888889999
手機:廣東省廣州市
Copyright ? 2022-2026 糖心vlog 版權所有 | 網站地圖 ICP備案編:浙ICP備2021019253號-1